如何运用智慧农业设备,提升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作为占我国耕地总面积一半以上的旱地农田,将其升级改造为高标准农田,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抗灾抗风险能力,对于夯实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进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指导各地统筹做好在缺乏灌溉水源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工作。
《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提出采取工程集水、保墒蓄水、抗旱补水、设施节水、防洪排水等五类工程技术措施。由此看出,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重点,在于保证农田灌溉的同时,提高设施节水能力和农田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在遇到强降雨或洪涝灾害时,农田要能够快速排水排涝、尽快恢复生产。
智能灌溉系统在传统灌溉设备的基础上,集成无线控制、定量灌溉、定量排水、过程监测等功能,可按用户需求自行制定灌溉计划。
系统使用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等前端设备探知土壤、水肥等相关信息,实时上传云端分析处理,决策产生后发射无线控制信号给管道电磁阀进行排灌,过程中实时监测灌溉管道、灌溉水渠流量信息,在保证作物需水量的情况下,避免过度灌溉。有效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源浪费的情况,在出现干旱情况时也能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调整灌溉频率和灌溉量,迅速为缺水作物补水。
灌溉控制器
管道电磁阀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土壤湿度计
表现农田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的三项主要指标分别为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土壤饱和含水量。
土壤饱和含水量,即土壤水势为0时的含水量,此时土壤无法吸收更多水分,继续灌溉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可使用土壤水势计与土壤湿度计测量该指标。
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能保持的水分,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就要进行灌溉,可使用土壤蒸渗仪测出渗透量,进而计算出具体数据。
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的湿度,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或等于该数值时,植物会出现缺水状态,通常来说土壤水势为-15巴时的土壤湿度即为萎蔫系数,采用水势计与湿度计搭配测量。
土壤水势计
土壤蒸渗仪
水雨情监测系统是一款多功能、低功耗、环境适应性强的远程监测设备,可用于水位、雨量、流速、流量、水质等监测项目,设备包括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液位计(包括雷达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与投入式液位计)、流速流量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实时降雨量与河道、排水渠水位/流量并上传水文监测云平台,可在强降雨天气与洪涝灾害发生期间,综合判断农作区排涝压力、排涝能力与排涝时间,协助相关部门制定更合理防汛、排涝、复产方案和应急预案。
水雨情监测系统